管好仓库与设计好仓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有的人擅长于管理一个仓库,但如果让他来设计一个仓库从布局到业务各个方向的内容就非常吃力了。
原因在于,执行者是无法理解设计者的思路,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领域。身为设计者,他设计整体仓库的流程、布局、规划的思路基于的是另外一套逻辑,执行者只是在单纯的执行,未必能全部理解其中的逻辑。
比如,执行者可以很好的管理好下面的人按操作规范去做,操作规范的目的他却不一定能够了解跟体会,也只能说一些提高效率、降低错误之类的话。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制定操作规范,不仅仅是一份约束下面工作人员的指导手册,其中几项特殊性的要求一定关系着客户、公司运营成本、市场口碑、效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Z终才形成的操作规范。
我们总结了一些关于涉及仓库整体设计思路,供大家参考。
分析与输出
基础数据 仓库设计所有的的应用都是基于数据的,没有数据是无从设计,盲目拍脑袋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做整体仓储设计时,首要任务就是要拿到供仓库设计的基础数据。
一般情况下,进行仓库设计,需要掌握以下基础数据:
产品明细:产品SKU物料号、长宽高、重量、堆码标准、储存要求 产品出库数据:入库明细、出库明细 历史库存数据:建议拿1年的历史库存数据
仓库硬件设计图纸:库内平面图、作业门/柱子/作业码头分布图、消防设备/照明设备分布图、
仓库硬件参数:承重、地面类型等。
未来仓库业务变化趋势:可以根据行业看1-3年或1-5年变化趋势 产品分析 仓库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产品的储存和出入的作业。
进行仓库设计时,首先是要对产品进行分析,不同的产品对储存模式、拣选模式、仓储系统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在产品分析中,需要明确: 储存产品SKU数量 产品包装规格:长*宽*高 产品重量 每种SKU产品的储存特性和要求 每个SKU的堆码标准。 数据分析坦率讲,数据分析目前在物流设计行业做得不太好,基本处在统计层面而非分析层面。目前行业中,各个各的做法,有的用EXCEL人工处理,专业一些的也有在用专业软件的了。 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建议大家采用EIQ的分析方法。EIQ分析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 该理论由日本铃木震先生提出并积极推广。其中,E是指“Entry”,I是指“Item”,Q是指“Quantity”。既是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订货次数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 I:是指产品的种类;Q是指产品的出入作业量和库存量。EIQ分析是物流中心的POS系统,进行物流系统的系统规划,从客户订单的品类、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进行出货特征的分析。E(订货件数order entry)、I(货品种类item)、Q(数量quantity),是物流特性的关键因素,EIQ分析就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因素,来研究物流系统的特征,以进行基本的规划。 在数据分析层面,基本需要进行EQ、IQ、EN分析,再对产品进行ABC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产品周转率、sku流量和储存量。 在仓储设计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Z基本但却Z重要的一环,网上有很多关于EIQ分析法的教程,大家可以深入研究学习。另外,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有条件建议采用软件,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专业数据处理软件。
整体设计
仓库作业流程设计 在工业生产作业中,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是严格遵循生产作业流程的。 仓储作业也是如此,按照工业产生理论,从货物入库,到库内处理,再到产品出库,也是一次严格的生产作业过程。因此,在仓库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仓库作业流程的设计。 库内作业流程包括: 入库流程设计:入库卸货如何作业,如何上架 盘点流程设计:日盘、周盘、月盘、盘点方式 出库流程设计:补货流程、拣货流程、装车流程 单据传递流程设计:入库单据、拣货单据、出库单据、提货单据如何传递 库内功能区域规划 不同行业对功能区域设计要求不同,例如快消品行业对于电商仓会有不同的功能区域要求。 同时,相同行业不同的仓库类型区域功能又会不同,例如中央分销中心(CDC)和区域分销中心(RDC)。 仓库功能区域的规划,需要明确功能设计的原则,功能区域变量的定义和属性,结合二者进行功能区域进行设计。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库内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功能: 储存功能区域 分拣功能区域 备货缓冲区 入库缓冲区 设备及充电区域 托盘存放区域 货位规划和设计 货位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考虑产品的储存方式,是随机、指定还是混合。同时,明确货位规划的原则,确定货物布局。 人员和设备投入设计 一个成功的仓库设计方案一定是在满足项目运作要求下还能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解决方案。 仓库的硬件投入除外,仓库操作的人员和设备,是库内主要的成本投入了。 我注意到很多研究仓库设计中,往往容易忽略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如此下来,方案可以做的高大上,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落地。 人员和设备投入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人员投入:仓库管理岗位、仓库操作岗位、系统处理岗位等,高峰低谷人员如何配置? 设备投入:储存设备、搬运设备、系统设备等。